山宗水源,大美青海,夏都西宁。七月的青海景色宜人、气象万千。中央电视台CCTV-4中文国际频道“走遍中国”栏目组来到西宁,紧锣密鼓拍摄“山宗水源,活力青海”专题片。省文史专家、市老科协文化专委会专家王廷育应邀成为拍摄顾问,参加“跟着长城去旅游”专题,打卡西宁周边文化热点。王廷育多年从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,以掌握的详实、丰富的图片、文字资料,为央视“走遍中国”栏目提供了生动的拍摄题材。
王廷育介绍:说起古城,人们自然会想到气势宏伟的城门、巍峨凌空的城楼,还有那素土夯筑、青砖包砌的墙身。就会联想到远离高原让人羡慕的西安城、南京城、北京城。其实我们身边的乐都城、西宁城、贵德城也曾是何等的挺拔壮哉。如今周边残存的古城墙、湮没的黄尘古道、荒芜的烽火边城,似乎还能让人领略到当年的金戈铁马、听到那远去的鼓角铮鸣。
王廷育说,青海境内长城的修筑,始于明隆庆、嘉靖以至万历年间,以西宁卫为中心修筑了南、北、西三线边墙,总长达150余公里。如果按照《辞海》中长城的说法,在地图上将明长城画成一条线。那么会发现,有一大半的青海版图是处于长城的视野之外的。这样的误解直到2007年才被消除。这一年的3月,国家文物局长城专家荣大为、杨招军考察后发现,数百年来,青海人一直生活在长城的脚下。青海的长城就在今天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湟中县境内。大通明长城的发现说明,青海的兴衰发展是和祖国的兴衰发展融为一体的,河湟文明就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。乐都、西宁、贵德是“丝绸之路”(南路)重镇,也是唐蕃古道的要冲。开放性又是这三地河湟文化的自然属性。眼前这“湮没的黄尘古道,荒芜的烽火边城”, 此情此景让人无法不浮想联翩:人间一股英雄气曾在这里纵横驰骋,护佑着西宁卫、西宁府的黎民百姓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