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法院网讯(卢雪华 魏小雨)2022年10月,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法院孔店人民法庭成功调解14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,随着调解协议的达成,沈某等14名务工人员追讨薪资的“持久战”,画上了圆满句号。
2003年,沈某等14名农民工受雇于大通区孔店乡“孔马路”筑路工程提供劳务,该工程由李某和吴某承包,工程结束后,李某和吴某承诺2003年年底支付工资,到了约定的时间并未支付,并且以各种理由推脱。沈某等14名农民工四处讨薪无果,只能寻找司法途径维权,诉至大通区人民法院孔店法庭。
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发现该案是涉及农民工工资系列案,考虑新冠疫情对农民工收入造成影响,为确保付出劳动的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报酬,承办法官第一时间与李某和吴某取得联系,经反复沟通协商,李某和吴某愿意来法庭叙述案件情况,经了解李某和吴某承包的“孔马路”筑路工程项目由于上游公司未能支付该工程的资金,导致李某和吴某资金周转困难,从而出现大量欠薪的情况。
调解过程中,李某和吴某认可沈某等14名原告为其提供劳务的事实,但强调上游公司拖欠资金无力支付薪酬。承办法官规劝李某和吴某想想办法及时支付劳务费,若涉诉肯定会给今后接工程带来负面影响,得不偿失。承办法官从法、理、情等方面分别与原、被告做工作,进行多轮调解,各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共识,李某和吴某愿意分期支付给14名原告的劳务费。至此,案件得以圆满解决。